首页
>新闻资讯>项目动态
松山湖“智慧大脑”2.0再升级

日前,由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松山湖能源互联共享平台个性化应用二期项目通过初步验收,标志着松山湖智慧能源生态系统“智慧大脑”,完成了向“双碳”目标演进的全新升级,为数字电网成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形态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松山湖综合能源互联共享平台是以东莞市松山湖国家高新产业园区为试点建设的能源互联共享平台。

2019年,广东院EPC总承包建设的一期项目投运,实现了对区域分布式资源的实时智慧调控和电网用户的双向互动,构建了纵向设备物联控制、横向服务互联共享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基础。

本次升级,将在“云大物移智”技术基础上,实现与智能电网深入的互操作,构建融合物联网的动态本体数字孪生电网,为松山湖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数字底座。

动态本体数字孪生

构建全景数字电网模型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物理实体。它将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等环节供应到用户侧,对应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信息与控制系统的支撑,各类电源之间也需要互相联接以实现跨区域的电能交换和调节,其电气状态、运行方式和外观环境等都在实时变化。

而数字孪生,则是基于电力系统这一物理实体构建数字模型,通过模型的自适应学习和调整,“克隆”出一个数字版的电力系统,实现对物理实体的实时诊断和状态预测等。

“数字孪生就类似于我们说的照镜子,映射出与物理实体一样特性的虚拟电力系统。以建模类型全覆盖、动态模型描述、网格化归集为显著特征的全景数字电网,将是承载新型电力系统的最佳形态。”

松山湖二期项目正是在南方电网统一电网数字模型基础上,补充了新型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新能源模型,实现了对物理电网的全要素映射。再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应用需求,将传统静态模型升级为多维动态模型,使其具备动态描述电气系统状态的能力。

基于此模型,融合物联网技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载体,将东莞供电局全部的变电站、输电线路、馈线、配电房、低压线路、充电桩、储能、光伏发电点等进行数据集成,实现了从500千伏到0.4千伏的全拓扑贯通和运行数据的数字电网,并能全局共享。

截至目前,平台已实现对泛松山湖区域68个智能配电房、212条低压线路、2716户智能电表的实时监控;接入并可调控CCHP发电机组1台、非居民光伏5个、微电网4个、柔性负荷3个、充电站27个、储能12套,具备兆瓦级实时需求侧响应调控能力,实现了南方电网首个分布式资源全域接入。

“以前,对园区内分布式资源实施削峰填谷调控,必须针对柔性负荷、充电站、储能站等单个资源进行逐一操控。如今通过二期项目,只需下达一个需要削减的总负荷值,系统就可以自动、快速实现对系统内分布式资源集群式调控,瞬间实现区域削峰填谷任务。”广东院松山湖项目负责人王海吉表示。

线下转线上的数字化运维

巡检效率提升了4倍

期项目基于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5G通道,还实现了与智能配电房的融合,将原来耗时耗力的传统配网运维模式,转变为快捷高效的线上运维,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将原来难以完全顾及的380伏低压配网纳入了在线运维范畴。

“原来8个配电房巡视工作需要2人开1辆车2天才能完成,现在借助平台的在线巡视功能,仅需1人坐在办公室1天就可完成,效率提高了足足4倍,省时省力又低碳环保。”王海吉说。

与此同时,平台中的配网设备状态评估模块,还针对配电房5类主要评价对象,制定了19项状态评估规则,充分利用动态的数字电网模型,融合物联网实时数据、调度侧运行数据、电网管理平台设备缺陷等信息,实现分钟级配电设备状态评估和故障预警。

“比如,A电缆的接头正常负荷温度在30-50度间,如果运维人员在线上监测时,发现电缆局部温度上升较快,感测到电缆可能存在故障隐患,就会立即开展检修工作,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检修,效率大大提升。”王海吉说。

网格化的精益客户服务

复电超时督办时间缩短至1分钟

以往低压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停电,运维人员并不能第一时间获知,只能等客户报障后,由客服人员转告。这样下来,至少需要30分钟,运维人员才知道哪里出了故障。

松山湖项目采用元网格技术,对“站-线-变-户”所覆盖的地理区域进行归集,并绘制成可视化的网格图形,实现停电数据的快速汇集和分发,停电设备、停电用户的全面感知。

“从此,供电局客服人员可以根据报障用户地址,快速定位所属客户经理和设备主人,网格客户经理可以直观看到所辖的服务区域及其当前运行状况,每个设备停电影响范围一目了然,为制定停电计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平台还提供停电一键通知和智能预警督办功能,对客户停电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快速通知。对停电各环节即将超时的进行系统预警,对已经超时的进行系统主动督办,将复电超时督办时间从原来的15分钟缩短至1分钟,有效提升客户服务工作效率。

服务碳中和目标

助力低碳园区示范区建设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松山湖项目面向能源市场生产商、消费者、服务商、监管机构四个主体,围绕碳交易、能源辅助服务两大市场,以“双碳”政策为指引,以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为载体,催生智慧能源综合服务等新兴业态,打造更有活力的松山湖智慧能源生态圈。

目前,项目已实现东莞市8484个光伏用户的数据接入,支撑开展碳排放辅助服务,实现碳交易用户汇聚、模拟碳交易分析、交易合同管理、收益分成管理等管理功能,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碳交易市场发展,打造东莞松山湖低碳园区示范“样板间”。

同时,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调度侧、营销侧、计量侧等横向数据资源聚合分析,可为用户提供节能建议、新能源改造方案和项目实施建议,深度挖掘需求侧的“碳中和”潜力。

接下来,广东院将进一步发挥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数字化方面的技术优势,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能源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